金秋时节,秋收正酣。8月12日,桑日县比巴村,11台崭新的智能农机化身农田里的“倍速收割手”,即将迎来“上岗”,届时沉甸甸的青稞谷穗将瞬间归仓。
在通往比巴村的路上,大型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只见机器将成片的青稞植株连秆带穗卷入“腹”中,收割、脱粒、秸秆打捆一气呵成。顷刻间,色泽金黄的青稞粒便倾泻而出,很快装满了运粮车。
这些智能“农友”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村民“全家老小齐上阵,顶着烈日忙收成”的传统景象。如今,大家只需站在田埂上,便能安心等待丰收稳稳落袋。“再也不用顶着太阳晒、追着月亮干,这感觉,舒坦!”一位村民喜悦地感叹。
“我们村有两千余亩耕地,纯靠人工收割得花两三个月,现在有了合作社的智能农机,一周就能完成!”比巴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平措次仁介绍,这批新到的农机包括大型收割机、牵引式打捆机、五位一体拖拉机、自动提升机等。相比传统人工,这些智能农机具备速度快、效率高、综合成本低等显著优势,可全力确保青稞等作物颗粒归仓。
“近年来,通过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桑日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扎西旦增表示,应用各类新型农机设备后,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还有效减少了青稞生产环节的损失,实现了增产增收。
随着更多新型农机装备投入秋收一线,桑日县正大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农业生产的场景,正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向“一人能管万亩田”转变,全县农业生产的靓丽“丰”景,在科技创新的助力下加速绘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