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桑日要闻

绒乡:“三驾马车”并驾齐驱 村集体经济“提速换挡”驶入快车道

2025-08-27 09:52:58 来源:绒乡

    近年来,绒乡党委政府将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通过党建引领强引擎、资源盘活添动能、模式创新破瓶颈,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全乡9个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跨越式增长,强村富民效应日益凸显,为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提升提供了坚实物质基础。

    “党建引领+市场化运营”双轮驱动,激活发展引擎。绒乡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推广“党支部+公司+党员”等模式,推动集体经济步入规范化、市场化轨道。程巴村成立桑日县众慧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扎巴村成立扎巴共富劳务有限公司,承接物业、劳务输出等业务,预计年增收70万元,带动就业20余人,兼管村集体产业,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服务水平。扎嘎沟生态养殖合作社采取“政府引领+合作社+农户”模式,明确所有权、决策权、经营权边界,有效提升了经营效率和抗风险能力,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养殖,为搬迁群众及周边群众带来稳定收益。

    “盘活资源+特色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增收渠道。绒乡全面梳理闲置资源,通过出租、合作、转型等方式激活“沉睡资产”,实现资源变资本、闲地生财。巴朗村、卓吉村利用闲置角落建设打牛角场所,年收入12.2万元;程巴村盘活土地建成鲁牧木材石材市场出租房项目,撬动民间投资1700余万元。

为避免“千村一面”,引导各村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重点培育具有地方特色、市场前景好、联农带农强的产业项目。扎巴村、吉荣村发展葡萄种植,年土地流转收益105万元;江塘村蜜蜂养殖、扎嘎沟藏鸡和山羊生态养殖等特色项目稳步推进,形成“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同时,绒乡持续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完成程巴村122座温室改造,年稳定增收15万元;巴朗村农机合作社实现连片青稞机械化服务,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飞地抱团+联村共建”创新模式,破解发展瓶颈。面对部分村资源匮乏问题,绒乡打破地域限制,创新实施“飞地经济”:2023年整合资金2526.8万元购置雅江天街19间商铺,全部出租后年收益超113万元,带动6个村实现收入翻番,每村年均分红超5万元。

    针对“无土地、无资源、无资金”行政村产业发展难题,用好雅江天街购置商品房发展飞地经济先进经验,推出“1+5”联动发展机制,由程巴村牵头,联合5个薄弱村融入物流仓储项目,组建“发展联盟”,实现片区协同发展,放大了规模效应,预计年收益40万元,薄弱村增收14万元,有效推动区域协同和共同富裕。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收益40万元,带动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增加收入14万元。

    “成果共享+民心聚力”实践路径,共绘发展同心圆。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动群众分红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全乡分红200余万元,激发村民参与热情,增强组织凝聚力,真正实现“资源活化、产业做强、群众受益”。

    绒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依托、以创新为动力,通过党建引领把方向、资源整合增效益、模式创新破瓶颈,走出一条具有绒乡特色的集体经济发展之路,展现出了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与广阔前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