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桑日要闻

深入一线“抓活鱼” 桑日调研探寻农文旅融合“新爆点”

2025-11-10 16:02:17 来源:融媒体中心

11月份,桑日县帕竹葡萄基地,秋的绚烂与冬的凌冽在此交融。

清晨,气温已降至零下2摄氏度,葡萄园里却是一片火热:采摘工人们指尖翻飞,与时间赛跑。必须在两小时内完成采摘并送入酒窖压榨。酒庄负责人张春阳语气坚定。

我们有意推迟采收时间,让葡萄经历冰霜与雪的反复冻融,脱去大部分水分。通常需要1215公斤葡萄,才能酿出一斤纯净的冰酒。张春阳介绍,这样的冰酒呈现透亮的金黄色,果香浓郁、口感甘醇,被誉为液体黄金,在市场上极为畅销。

目前,该葡萄基地规模已达万亩,预计今年产量约1200吨,可酿造葡萄酒20万支,综合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酒庄的收益账本,清晰记录着这片土地日益增长的活力。

产业初具规模,未来如何更上一层楼?114日至5日,桑日县委、县政府调研组揣着问题、带着思考,来到帕竹葡萄酒庄等产业一线开展基层调研,捕捉一线实情,探寻发展新路径。

一场围绕如何做强葡萄产业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农文旅融合如何突破简单叠加,走向深度耦合?如何凭借文化魅力吸引游客,并将短暂的流量转化为持续的留量?怎样让沉睡的文化资源起来,让旅游市场起来,让群众增收富起来?……围绕这些问题,调研组与当地干部、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倾听心声、细问实情,力求掌握最鲜活、最真实的一手资料。脚步所至,目光所及,是细致的观察,更是深沉的思考。

针对桑日葡萄产业发展短板,调研组开门见山,聚焦问题,共同探讨务实可行的破题之策——“我们要建设的不是简单的采摘园,而是集生产、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利用开阔地引入热气球项目,让游客拥有‘上帝视角’,俯瞰雅江碧波与万亩葡园的壮美。”“开发推出无动力儿童设施等体验项目,让游客‘留下来’‘还想来’!”“邀请知名综艺节目取景,借助明星效应,让高原葡萄酒之乡的招牌闪耀全网。”“借鉴外地经验,把这里的葡萄产业和帕竹文化深度捆绑,讲好帕竹故事,让游客‘值得来’。”……座谈会上,思想在碰撞,思路在打开,一条条富有创见的建议,为桑日葡萄产业的未来勾勒出了清晰轮廓。《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

形势决定任务,看法决定干法。不久前,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深入桑日,宣讲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实地调研桑日葡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指出要立足优势、提升品质、提高品位、打造品牌,以地域文化赋能品牌新活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蓝图已绘就,关键看落实。桑日县委常务副书记、常务副县长彭典表示,桑日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践行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调研山南时的讲话要求,依托岳阳援藏力量和本地资源禀赋,积极引入外地农文旅发展的先进理念与成熟模式,持续在提升产品品质、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区域品牌上下功夫,推动形成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良性循环,为桑日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支撑。

    近年来,桑日县坚持文旅活县战略,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截止10月实现旅游人次52.3万,旅游收入2087.7万元,同比增长16.5%20.3%。目前已成为西藏备受瞩目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