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市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8年9月10日 星期一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 > 图片新闻

桑日县:创新推行“四个三”工作法,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2025-10-27 16:02:45 来源:县委办

    近年来,桑日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扛起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政治责任,将其视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工程,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布局、一体化推进,创新推行四个三工作法,持续擦亮乡村振兴生态底色。

    坚持三个到位,构建高效推进新格局。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突出位置,高位推动,系统谋划,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一是坚持统筹谋划到位。坚持顶格推进,书记、县长担任双组长,人大、政协开展双督导,建立健全县委统筹、政府主抓、乡镇落实、村级行动四级联动机制。主要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现场解决难点堵点;乡镇部门紧密协作、合力攻坚,确保责任层层压实、任务环环相扣。二是坚持规划引领到位。科学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配套出台美丽乡村建设、民房改造、人畜分离等专项规划。精准划定生活、养殖、生产三区边界,刚性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基础设施主线、村庄风貌标线,确保整治方向明、路径清、特色显。三是坚持要素保障到位。建立多元资金保障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人居环境整治专项资金500万元,配套群众新建房屋补助资金500万元。抽调骨干力量组建专班,持续开展能力培训,确保有钱办事、有人干事、有章理事,为整治工作提供坚实要素支撑。


    实施三大工程,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聚焦关键短板,实施重点攻坚,以,推动乡村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一是倾力实施安居暖心工程。将民房改造作为治本之策,制定民房改造补贴方案,按照每户最高补贴8万元、最低补贴3万元标准严格实施统规统建、统规自建,高效推进扎嘎沟整村搬迁、许木村地灾搬迁等项目。同步配套水、电、路、绿、亮、讯等基础设施,实现建好新房建美新村统一,真正从源头优化村庄布局,为人居环境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全力推进人畜分离工程。开设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创新推行联审联批、容缺受理机制,积极探索以工代赈模式,累计建成集中式人畜分离圈舍70处,惠及群众3079户,带动群众增收500余万元,实现乡村颜值与民生福祉的双提升、双促进。三是大力开展环境整治工程。创新推行县级领导包村整治责任制,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美丽庭院创建、残垣断壁整治三大行动,累计整治残垣断壁、私搭乱建等900余处,完善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

    完善三项机制,探索长效管护新路径。坚持标本兼治,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制度体系,确保整治成果常态长效。一是完善联动协作机制。建立由县委农办牵头,住建、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部门协同的五办联动机制,推动问题联治、项目联推、执法联动,有效破解职责交叉、各管一摊、推诿扯皮等难题,形成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二是创新群众参与机制。全面推行积分制,设立兑换超市”“监督岗。常态化开展最美庭院评选,表彰先进,发放奖励,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推动从要我干我要干的深刻转变。三是强化考核激励机制。出台《桑日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激励办法》,评选表彰先进典型307户,发放奖励资金30万元。健全月调度、季督查、年考核机制,创新流动红旗”“红黑榜评价手段,将管护要求纳入村规民约,把整治成效纳入年度考核。确保压力传导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强化三个融合,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坚持融合发展,推动环境美产业兴、乡风好、民生优延伸,实现整治一村、提升一片、致富一方。一是融入产业发展,变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科学规划养殖区,推动畜牧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精心培育比巴藏香猪”“扎巴藏鸡蛋等特色品牌。盘活腾退土地80余亩,发展庭院经济。改善乡村风貌,促进乡村旅游,雪巴村集体经济突破600万元,初步实现资源变资产、村庄变景区的转变。二是融入文明创建,变环境改善习惯养成。人居环境的蝶变,潜移默化地促进了群众文明习惯的养成。桑日县成功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沃卡温泉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自治区级旅游度假区,18个村成功创建为自治区级生态示范村,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日益浓厚。三是融入公共服务,变整治工程暖心工程。始终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加快补齐,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正成为桑日群众安居乐业的幸福家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