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桑日县锚定“设施标准化、服务便民化、管理规范化”目标,统筹推进村级浴室、厨房“微改造、精提升”工程,以小改造实现大改善,让乡村生活更具品质和温度。
运筹在先,在精准研判中勾勒“双改”画卷
坚持“脚步丈量民情”的务实作风,精准把握村级浴室、厨房升级改造需求。走访排查,掌握“急难”实情。将“微改造、精提升”工程列为年度重点民生实事,聚焦驻村干部与党员群众的需求、场所现状及设施短板,对39个村级活动场所开展“解剖麻雀式”调研,精准锁定“冬季浴室结冰”“厨房烟熏火燎”等突出问题,逐一梳理澡堂、厨房改造提升清单,建立“一村一策”改造台账。定标立杆,夯实“品质”基础。明确“四有四规范”标准(即:有完善设施、有卫生制度、有专人管理、有资金保障,建设规范、服务规范、安全规范、制度规范),同步配套电暖供热、油烟净化等设施,让“传统炉灶”变身“清洁厨房”,“陋室洗浴”升级为“温馨浴室”。统筹谋划,攻克“保障”难题。累计整合强基惠民资金91万元和本级财政为民办实事经费40.9万元对26间厨房和30间澡堂配置清洁厨具、洗浴设备等,实现“钱随项目走、效从民生来”,以最小投入达成改造提升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汇智合力,在多方联动中释放“双建”动能
坚持以“攥指成拳”的合力攻坚,让村级浴室、厨房的每一处细节都彰显“民生温度”。专班攻坚,汇聚“协同力”。成立由县委组织部(驻村办)牵头落实,县发改、住建等部门协助负责政策指引与业务指导的工作专班,实行“周调度、月督促”机制,精准细化改造任务清单,进一步压实乡(镇)主体责任与村(社区)直接责任,切实形成“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严选严控,守牢“质量线”。实行“村级自验+乡镇监督”双重监管体系,严把质量关、施工关、验收关,确保56个改造项目100%通过安全质量验收。科技加持,攻克“高寒题”。针对高寒低温缺氧环境,采用“电暖+保暖”方式,对入水管道进行保暖处理,实现零下10℃水温稳定持续供应,为部分村加装增压泵,确保全年水压稳定。
常态提质,在长效管护中涵养“双美”新风
坚持以“制度化、文明化”为目标,推动村级浴室、厨房从“建得好”向“用得好、可持续”升级。制度兜底,解决“管护空”难题。推行“村民委员会+驻村干部+党员中心户”三级管护机制,明确管护主体与卫生责任;组建以驻村干部为主体的管护小组,每周例检设备运行情况;党员志愿者实行“使用即清扫”制度,确保“设施有人管、卫生有人扫”。新风涵养,解决“使用差”难题。结合村级浴室、厨房“微改造、精提升”工程,深入开展“新厨房・新生活”文明实践活动及“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比活动,引导农牧群众培育健康生活方式,实现“设施提升”与“文明提质”同频共振。
从“洗浴难、下厨难”到“浴暖身心、厨香四溢”,民生改善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下一步,桑日县将以村级澡堂、厨房“微改造、精提升”工程为契机,持续深化干部驻村工作效能,让更多“民生微项目”服务乡村振兴,为桑日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注入磅礴驻村动能。